引言
2024 年 12 月 2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并规定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1。这部法律的出台是我国税收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将对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主要变化及影响
- 应税交易范围调整:《增值税法》将 “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归入 “服务” 之中,告别了 “劳务” 一词,使增值税应税交易的表述更加简洁、准确和统一,避免了因概念混淆而可能导致的税务处理差异。
- 视同销售情形简化:视同销售情形大幅缩减成三项,删除了 “代销”“移送”“用于非税项目”“投资” 和 “分配” 等内容。这一变化将使企业在判断视同销售行为时更加清晰明确,减少了因视同销售认定不一致而产生的税务争议。
- 免税范围修改:将原先可享受免税的 “避孕药品和用具” 移除,不再享受增值税免税优惠。这可能会对相关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利润产生一定影响,促使企业重新评估产品结构和定价策略。
- 进项税额抵扣规则变化:在增值税进项抵扣环节,不得从其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范围发生变化,“贷款服务不得抵扣进项税” 被删除,不得抵扣进项税只保留 3 项,即直接用于消费的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这一调整扩大了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的范围,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负。
- 新增不征税项目:明确了 “员工为受雇单位或者雇主提供取得工资、薪金的服务” 以及 “因征收征用而得到补偿” 不征增值税,使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更加清晰明确,避免了对一些特殊经济行为的税务处理争议。
对不同主体的影响
- 对企业的影响: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需要更加准确地核算不同税率、征收率的销售额,以避免因未分别核算而从高适用税率。同时,企业应加强对进项税额抵扣凭证的管理,确保合规抵扣。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适用 3% 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 1% 征收率征收增值税,这将直接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提高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适用的计税方法和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税务筹划。
- 对消费者的影响:《增值税法》的实施可能会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企业的税负降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使消费者受益。然而,如果企业因税收政策变化而增加了成本,也可能会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 对税务机关的影响:税务机关需要加强对增值税法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同时,税务机关应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办税渠道,帮助纳税人准确理解和执行新的税收政策。
与国际增值税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 税率结构:国际上增值税税率结构较为多样化,一些国家采用单一税率,而我国目前维持了 13%、9%、6% 三档税率以及小规模纳税人的 3% 征收率。与国际相比,我国的税率档次相对较多,未来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税收征管能力,逐步优化税率结构,向单一税率或更少的税率档次过渡。
- 税收优惠政策:许多国家在增值税制度中都设有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发展。我国也有类似的政策,但在优惠方式和范围上还可以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如扩大对科技创新、环保产业等领域的税收优惠力度,提高税收优惠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 征管模式: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增值税征管方面采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风险管理手段,实现了对纳税人的精准监管和高效服务。我国可以借鉴其经验,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
未来展望
- 持续优化税收政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增值税法将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优化税率结构、扩大税收优惠范围、简化征管程序等,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
- 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增值税征管的智能化、精准化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
- 促进税收国际协调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增值税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日益重要。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的制定和协调,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税收合作,共同应对跨境交易中的税收问题,维护国家的税收权益。
《增值税法》的出台是我国税收制度的一次重大进步,对于完善我国税收法律体系、规范增值税的征收和缴纳、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和纳税人应积极适应新的税收政策变化,合理进行税务筹划和经营决策;税务机关应加强征管和服务,确保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持续优化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