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企业分账系统的结算模式
2024.12.17浏览量:231

分账系统如何助力电商平台进行分账


      分账系统因其结算方便,资金安全以及灵活性高等特点,受到互联网时代蓬勃发展的平台企业青睐。但在实践中,部分平台企业缺乏合规意识,开票或资金结算方式不合理,容易让自身陷入税务风险。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两起平台企业被税务机关要求对收取的全部款项全额承担增值税纳税义务的案例,剖析平台企业分账模式下的税务风险,并给出抗辩思路和合规建议,以帮助平台企业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

       现代商业规模日益攀升,上下游结算涉及繁琐的对账等流程,企业间因账期问题摩擦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分账系统应运而生,其能高效结算,并且通过银行托管资金专款专用,保障资金安全。此外,利用多级银行虚拟账户支持公对私转账,既满足了合规要求,又不受支付额度的限制,具备高度灵活性。这些特点使分账系统成为了各类平台,包括灵活用工、电商、直播社交、供应链以及游戏平台等的理想选择。

      分账模式下,在资金进入主体企业账户前,依照预先确定之规则实现资金自动分配,简化了复杂供应链中各方结算程序,也削减了因频繁对账及多步骤转账引起的管理成本。具体而言,分账平台将传统的一对一直线型资金流变更为一对多的分叉型资金流,将资金结算步骤提前,通过第三方平台和提前设立的规则简化资金结算的流程。以电商平台为例,其结算路径如下:

3ec32104bb4b607de31f34400e4ea2b.jpg

  但分账系统在助力平台企业发展时也被部分有心之人利用成为转移收入逃避纳税义务的工具。例如,将分账账户设为企业的关联公司或者个人账户,把原本应当进入公账的款项剥离,达到隐匿收入的目的。而分账公司可能为“即用即抛”的个体户或个人独贷资企,尽管对收到的款项有纳税义务,但收款后即注销并不申报纳税,税务对大量个体户的追查有一定难度,从而达成偷税漏税的目的。这情况下,平台企业主动将应当归属于自身的收入剥离,并故意隐瞒不报收入,属于典型的偷税漏税行为,此时税务机关要求平台企业按全部收入补交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合情合理。但另一些情况下,尽管监管账户属于平台企业,但是账户收取的全部款项并非全部归属于平台,这种情况下要求平台企业对全部收取的款项承担纳税义务是否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