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税务合规迫在眉睫!
据报道,仅广东省近期就有32则涉税案例,主要涉及骗取出口退税、逃避缴纳税等失信行为,其中22家公司被移送司法机关,3家企业涉案金额过亿元。
这一轮的打击呈现链条式深挖特征,虚开发票、非法货代报关、地下钱庄、配票骗税、收入异常增长、采购发票异常等问题及背后复杂的关系链成为重点稽查与打击的对象,货代也好、物流公司也好、上游供应商也好,只要涉及税务问题,都会被依法查处。
其实,从2021年亚马逊封店潮之后,跨境电商的合规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共识,但当时大家更多的是关注境外部分的税务合规。
2022年底,随着金税四期系统上线,以税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以数治税”将造就史上最严的税务风险管控,无论是跨境电商企业还是个人都非常重视涉税的合规建设,以免陷入到行政、刑事风险之中。
跨境电商涉税问题复杂,与其行业特征分不开。跨境电商交易批量小、频次高、品种多,且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多通过买单出口的方式,难以体现企业真实贸易数据。
跨境电商出口大的环节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关、汇、税;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管理来看,又可以分为业务链、资金链、票据链、合同链。
跨境电商合规的底层逻辑,就是不同环节的数据、不同链条的数据能够相互匹配、四流合一。
报关,是跨境合规最基础的一环。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原则是“谁出口,谁收汇”,即以公司名义报关,公司才能正常收汇。目前大多数跨境卖家都采取的买单出口,双清包税的方式,虽然这样操作省事方便,但亚马逊款回不到公账,只能采用个人账户收款,而这就引发了非常大的税务风险。
目前,80%以上的卖家都是采用个人账户收款,其原因有三个:
①公司报关,款回不到公司账户;
②收付款方便省事;
③可以“省”税。
但个人账户收付款却也藏着很多的风险,主要包括增值税风险、企业所得税风险、个人所得税风险等。
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如果进项采购有专票,通过做出口退税国家是按照13%的税退还给企业。但更多的是,很多跨境卖家没有进项采购发票,真实成本费用未能入账,如果正常报税的话,虚高利润造成税负重,两套账易造成税务稽查,补贴申请难。
大部分卖家的平台销售额非常高,但既不开票也不报税,收入通过第三方支付入私账,公司账户流水少,账户多,无完税,管理繁乱,导致收入和申报不匹配,实际销售额大,账面净利润却特别低,企业税负严重偏低。
由于缺乏进项发票或无法合规记录成本项目,跨境电商企业往往无法进行合规结算,导致无法合规结汇,银行账户流水异常过大,甚至触发相关监管机构的预警,同时也给国内公司带来无法正常申报收入的问题。
跨境电商业务往往涉及多方面的资金流动,包括个人账户和公司账户,由此带来的资金流向不明确,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难以确定资金流动的合规性,可能导致税务部门的审查和处罚。
由于财务核算不合规,企业无法准确记录和报告业务收入、成本和利润等财务数据,导致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发展方向。
2022年9月浙江税务局公布了一起案件,杭州某电商公司,2000多万销售收入,税务上只报1万多收入,被税务局连补带罚467万。
2023年5月,广东某电商企业旗下8家网店偷税被查,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某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认定其隐匿收入少缴税款204万元,构成偷税,对其处以102万元罚款。
2023年6月,税局公布一起抖音电商税务稽查案例,佛山一服饰店(个体工商户)通过抖音平台对外销售,一年期间隐匿收入超亿元,被税务局稽查并罚款229万元。
2024年年初,浙江杭州税务局公布了电商史上逃税第一大案,杭州伊裳服饰有限公司逃避缴纳税款。经查,该公司在2014年01月至2021年06月期间,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21237.93万元,处以罚款14866.55万元的行政处罚,补缴和罚款金额一起,该公司被罚总金额达到3.6亿。
这次dao查7年,突破了过去dao查3年的惯例。
2024年3月,佛山税务局公布了3起电商税务稽查案,其中最大的补税罚款160余万,最少的补税罚款8万元。
2024年4月,深圳一电商企业年销售7463万,却长期0申报被税务稽查,最终税务局按0.5倍的罚款,补税+罚款336万。
由此可以看出,接下来电商行业的税务监管和稽查只会越来越严。